西藏萨迦寺风格此幅唐卡表现的是胜乐金刚六十二尊坛城及修法传承的内容。唐卡主体为外圆内方的结构形式,其中方形坛城由五重同心圆构成,由内而外依次是大乐轮、意密轮、口密轮、身密轮和三昧耶轮(又称观想轮),各轮皆有不同的神灵安住,五轮加上四门的尊神总计为62尊。方城的四门皆有门楼和城墙围绕,门楼巍峨高耸,装饰华丽,四边城墙由屋檐、水沟、护城河和城垣构成。方城之外是圆形的护法墙,由内向外依次为莲花墙、八大寒林墙、金刚墙和火焰墙。坛城之外的四隅及上下各绘有不同的尊像,主要为传承胜乐金刚六十二尊坛城修法的印度及西藏祖师,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有金刚持、金刚萨埵、萨拉哈、龙树、鲁伊巴及萨迦派五祖等祖德,其中位于下排的萨迦派白衣三祖和红衣二祖的形象十分突出,由此可以判断此幅唐卡表现内容属于藏传佛教萨迦派传承的重要密法。画面构图严谨,勾勒精细,色彩丰富和谐,品相完好无损,是一幅十分难得的西藏早期唐卡珍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宗教价值。其整体风格与15世纪西藏俄尔寺唐卡相似,但画面上没有出现俄尔派传承祖师,因此它不应为俄尔寺风格唐卡,极有可能出自西藏萨迦派祖庭萨迦寺。唐卡下方有金汁书写的一行藏文发愿文。萨迦传承的殊胜无上瑜伽母续修法—明代胜乐金刚62尊坛城唐卡赏析胜乐金刚是藏密修学的重要本尊之一,属于藏密无上瑜珈部的修法,在无上瑜珈部父续和母续的修法中属于母续。他有多种坛城修法,据说有15种之多,在流行的“金刚鬘四十五坛城”中占有5席,分别为白胜乐金刚萨埵37尊坛城、胜乐62尊坛城、黄色二臂胜乐62尊坛城、吉祥轮蓝色二臂胜乐62尊坛城、胜乐六转轮72尊坛城。但在所有的胜乐金刚坛城中,胜乐62尊坛城最为常见,也最为圆满和殊胜。此次中贸秋季拍卖推出的这幅明代唐卡就是一幅表现胜乐金刚六十二尊坛城的重要作品。此幅唐卡的画面内容非常复杂,可分两部分来解读:一部分为方圆结合的中央坛城,另一部分是坛城之外的胜乐金刚修法传承图像。先看中央坛城,整体为外圆内方的形式。中央方形部分由五重同心圆构成,由内而外依次是大乐轮、意密轮、口密轮、身密轮和三昧耶轮(又称观想轮),各轮皆有不同的神灵安住。其中,大乐轮中心绘四面十二臂双身胜乐金刚本尊(2尊),四方各绘一佛母,共4尊;意密轮四方和四隅各绘一佛父和佛母,共16尊;口密轮和身密轮与意密轮的布置完全相同,四方和四隅也各绘一佛父和佛母,皆为16尊;三昧耶轮四隅各绘一佛母,共4尊;另外坛城四门也各绘一兽面空行母,共4尊。如此五轮加上四门的尊像总计为62尊,恰好构成了胜乐金刚六十二尊的圆满组合。坛城四面皆有门楼和城墙围绕,门楼巍峨高耸,装饰华丽,四边城墙由屋檐、水沟、护城河和城垣构成。坛城之外是圆形的护法墙,由内向外依次为莲花墙、八大寒林墙、金刚墙和火焰墙。各墙组成图案及寓意各不相同,其中莲花墙由不同颜色的莲花瓣构成,象征清净无染;火焰墙由五种不同色彩的火焰呈顺时针方向猎猎燃烧,象征智慧;金刚墙由金刚杵首尾相接而围成,代表坚固不可摧破;八大寒林墙由八组不同的人物和景物组成,代表可以镇压一切邪魔外道。第二部分图像分布在坛城之外的上下及四隅。其中,上方一排共绘9身图像,表现传承胜乐金刚62尊坛城修法的印度祖师。它们的身份大多可以辨识。自左边开始,第一尊菩萨装束,双手置胸前交叉结金刚吽迦罗印者为金刚持,他是噶举派尊奉的本初佛,也是胜乐金刚修法的鼻祖;第二尊绿色菩萨装束,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为金刚萨埵,是一切上师本尊的总集,表示此修法包括一切上师本尊的修法。第三尊瑜伽士形象,双手持箭,是大成就者萨拉哈,以擅长造箭而得名。第四尊为龙树菩萨,其头后有蛇为标志,相传密教经典就是由他从南天铁塔内取出的。第五尊瑜伽士形象,两手分持弓箭,是夏瓦日巴,又称山隐自在、小萨拉哈。第六尊正在吃食鱼的内脏,为大成就者鲁伊巴,是胜乐金刚修法的重要传承者之一。第七尊应为甘达巴,9世纪印度那兰陀寺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噶举派奉其为早期密教八大成就者之一,与胜乐金刚修法密切相关。第八尊从其姿势及持物看应为金刚铃,是一位金刚乘密法的重要弘传者,他也是那烂陀寺高僧。第九尊是韦那巴,意为琵琶师,以擅长弹奏琵琶而得名,他双手上举一琵琶,形象特征十分明显。坛城四角各有一身图像,同样都是印度大成就者,但其身份难以辨识。坛城下方一排也绘有9身图像,自左至右前三尊上师身份难以辨识;中间五尊可以确定,为萨迦派五祖,依次为萨迦五祖八思巴、四祖萨迦·贡噶坚赞、初祖贡噶宁波、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扎巴坚赞,前为红衣二祖,后为白衣三祖;最后一尊是白度母。唐卡下方有金汁书写的一行藏文发愿文,汉译为:“頂礼上师!進入充滿光明的正道,获得大成就的吉祥鲁伊巴,你这无比心愿成就的秘法主,以殊胜金刚在他界之中,对我及他人等众生給予护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老师翻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画面上有的传承上师没有辨认出来,但并非说明他们不可辨识,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见识而一时难辨而已。关于胜乐教法和胜乐62尊坛城修法的传承情况,有诸多文献记载和唐卡实物可以参考。其中,文献记载的胜乐传承虽然支系繁多,但脉络都很清晰,按照西藏通行的说法其在印度的传承依次为:金刚持、萨拉哈、龙树、山隐自在、鲁伊巴、陀梨迦波、阇格巴、金刚铃、龟足、成就者阇持燃、黑行者、阿阁黎格雅巴、谛洛巴、那诺巴、辛底巴、阿底峡。在这些传承中,比较著名的是鲁伊巴、黑行者和金刚铃三人,后来西藏的胜乐金刚修法主要源于此三人。如多罗那他在《金刚乘密法概述》中论及胜乐金刚在西藏传承时提及热译师、玛·洛追扎、玛尔巴多巴、布仁等人译传的胜乐口诀、灌顶、注释等方面的论著就出自他们三人。而国内外公布的胜乐金刚坛城唐卡作品已有不少,其中就包括多幅胜乐62尊坛城的唐卡作品,这些唐卡上大多有表现传承上师的图像,是研究胜乐坛城修法传承的重要图像资料。根据文献记载和胜乐坛城唐卡上的上师图像资料,若假以时日,最终定可辨出唐卡上所有传承上师的身份。特别是此幅唐卡的题记上专门提到了鲁伊巴,说明这幅唐卡表现的胜乐62尊坛城与鲁伊巴有关,突出了鲁伊巴与胜乐62尊坛城修法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研究胜乐62尊坛城修法的传承历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再来看它的时代、风格和产地。从各种特征来看,此幅唐卡的绘制年代应为15世纪,其艺术特点与13-14世纪普遍受尼泊尔和印度帕拉影响的萨迦、夏鲁、达隆等唐卡风格明显不同,而表现出具有西藏本土艺术特色的新的时代艺术面貌。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诸尊的造型,躯体柔和,姿态舒展,与元代西藏唐卡上身躯硕壮、肌肉饱满的佛像造型样式迥然不同。特别是画面上西藏本土的祖师像,从人物形象到衣着装饰已完全民族化,展现出西藏本土的审美情趣和地域文化风貌。二是尊像的背光及莲台的样式,也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背光一律为圆圈形式,莲台皆为具有写实性和装饰性的大莲瓣形式,与元代流行的马蹄形背光和宽肥饱满的心字形莲花瓣判然有别,而与明代流行于江孜、俄尔等寺的背光非常一致。三是色彩的表现,不像元代唐卡主要以暖色调为主,而是增添了许多绿色和蓝色,冷暖结合,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和和谐,更富于自然主义气息。这三个方面及展现了这幅唐卡新的时代艺术面貌和特点,与明代兴起的勉塘绘画风格完全一致。关于其风格和产地,猛然一看很像西藏15-16世纪流行的俄尔寺唐卡风格,画面色彩及大面积卷草地纹与俄尔风格唐卡颇为相似,但佛像造型明显不如俄尔唐卡端庄典雅,线条勾勒及景物描绘明显没有俄尔唐卡精细,特别是画面上没有出现具有标志性的俄尔寺传承上师图像,因此不能归为俄尔唐卡风格。根据其萨迦派传承特点,笔者认为其产地应在后藏的萨迦派寺庙,极有可能出自萨迦派祖庭萨迦寺,其风格当属萨迦风格。综上所述,这幅唐卡的特点和价值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第一,这幅唐卡绘制于明代初期,在画面构图、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等诸多方面展现了西藏本土艺术和审美特色,对于研究明代西藏唐卡风格及特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二,画面构图严谨,仪轨如法,传承上师众多,图像清晰生动,对于研究藏密胜乐坛城结构及诸尊图像具有重要图像学价值。第三,这幅唐卡内容丰富,不仅表现了胜乐金刚62尊坛城的完整图像,而且还表现了历史上传承胜乐金刚62尊坛城修法的印度及西藏上师,既是一部重要的藏密修法宝典,也是一部藏密修法的历史,具有重要宗教和历史价值。第四,此幅唐卡题记上明确提及了胜乐传承上师鲁伊巴的功德,表明了胜乐金刚62尊坛城修法与鲁伊巴的密切关系,这对研究藏密胜乐金刚62尊坛城修法的传承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四点来看,这幅唐卡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值得大家特别关注。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观福慧海—唐卡专场
拍卖规则 买家指南 征集送拍 委托竞投 法律法规 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微博

微信

图录订阅

联 系 我 们


电话:010-6732 5717
网址:www.sungari1995.com

版权所有:©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SUNGARI 京ICP备1204900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792号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1101234826Y
网站建设:汉邦未来